韩三千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70章 朕意已决(第1页)

“奇耻大辱!”

暴怒的呼喝声中,朱棣猛然一甩袍袖,将书案上的奏章、笔墨以及茶盏等物全都扫落在地,那原本黝黑的脸色已变得通红,那双不大的眼睛里似乎要喷出火来,胸口剧烈起伏,将那封所谓的“国书”撕扯成为碎片,呼呼的喘着粗气破口大骂“此等虏酋,竟敢欺朕,妄图于我大明划南北而治,奇耻大辱啊——”

刚刚被朱棣撕碎的那封“国书”,就是西蒙古大汗本雅失里递上来的。

大明朝和西蒙古,其实早就有沟通交流的“官方渠道”早在数年之前,这个本雅失里刚刚从分裂的窝阔台汗国返回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分化西蒙古各部,大明王朝就和他建立了联系,并且给出了一些赏赐。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在当时并不怎么起眼的“小人物”竟然会在短短几年之内,一跃而成为西蒙古的“共主”,并且摆出了一副要再次统一蒙古各部的架势。

这封国书的言辞还是比较恭顺的,大概的意思就是刚刚生的战争实在是迫不得已,为了重新建立和大明王朝之间的友好关系,愿意释放俘虏,并且赔偿大量的金银牛羊。同时还传达出了“吾居于朔漠,明朝大皇帝陛下居于中国,愿彼此相安永修两国之好,万民安居乐意,岂不美哉”的意思。

虽然西蒙古大军刚刚消灭了明军的十万人马,但这封“国书”的用词还是非常考究的,甚至透着那么一点点的谦卑,带总是意思却只有一个希望明朝承认我在北方的地位,我和大明才皇帝同为两个大国的君主,如果你能承认这一点,为了实现两国之间的和平,我愿意付出一些代价。

让朱棣承认他在草原上的统治地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果朱棣真的答应了,大明朝的法统地位就会动摇。

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法理基础就是“驱除蒙元,恢复天下”,大明王朝就是建立在元朝的基础之上。从法统上来看,现在依旧被蒙古势力占据的草原,就应该是属于大明疆域的一部分(至于有没有实际统治那是另外一回事)。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绝不可能承认对方的法统,连一点点的可能都没有。

尤其是对方还要以平等的地位和大明王朝“和平共处”,不管他是不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再次统一草原成就铁木真的霸业,明朝都不会承认的。

“一个小小的虏酋,昔日还对朕称臣,不过逞一时兵马之快,竟然要与朕共治南北,真真的奇耻大辱!朕定要扫灭此贼!!!”

“父皇息怒。”太子素来性情敦厚,即便是在朱棣“龙颜大怒”的情况下,也敢于用事实说话“北伐是一定要北伐的,只是今岁的秋赋还没有收取上来,国库尚不充盈……以儿臣愚见,不如待到明年春夏之交再兴大军誓师北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是大明朝的秋赋通常都会等到第二年春季甚至是初夏时节,才会真正成为国库里边的资材。

打仗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尤其是北伐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没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根本就想也不要想了。

就在刚才,工部尚书杨荣也是同样的论调——暂时不要北伐,他不仅是朱棣本人的“智囊”之一,同时还是太子的经史老师,无论怎么说都算是天子近臣了。但此论调一出,却被朱棣骂了出去。

现如今太子又说短时间内不具备大举北伐的条件,朱棣却并不是很生气因为太子没有象那些文官那样,说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废话,而是言之有物,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反对意见。

朱棣虽然性情操切,但却不是那种不顾一切的糊涂蛋,他知道太子说的很对,但却依旧不动声色的看了看汉王朱高煦“老二,你怎么说?”

汉王之所以能和太子抗衡,最大的本钱就是一个“军”字汉王朱高煦的基本盘就在军中,尤其是那些靖难功勋,基本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按说汉王就应该极力赞成北伐才对,毕竟只有打仗他才有建功立业扩大实力的机会,但却很罕见的表示出了和太子一致的看法

“儿臣以为,此次北伐之所以失败,固然是因为淇国公轻敌冒进,以至丧军辱师。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太过于仓促,种种准备严重不足,固有此败。”

“儿臣以为,当收敛一战而竞全功的操切想法,好好的沉下心来筹集粮草训作士卒,治好在明年天气转暖之前,还不宜开战。”

这一次北伐惨败,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一个公爵四个侯爵总共五个高级将领,而且还全都靖难功臣,全部战死。

这种程度的惨败虽说还不至于动摇国本,但却真的已经有点伤筋动骨了!

虽然朱棣并不赞同汉王的说法,但却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很对哪怕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短见内都不能开启大规模的战争。最好办法就是潜心展默默准备,等积蓄足够的实力之后,等到训练出精锐的军队之后,再和对手开战,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无论从经济还是从军事角度来看,至少在短时间内,都真的不适合轻启战端了。

两个儿子的观点不能说不对,但朱棣却感到很失望因为这两个儿子并不能体会自己的苦衷。

这次北伐失利,是大明王朝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惨败,一举打破了洪武朝和建文朝对蒙古战争不败的金身神话。无论是从舆论、民心还是单纯从政治角度考虑,对于朱棣本人都是非常不利的。

洪武皇帝朱元璋数次北伐,从来都没有败过。建文皇帝朱允炆时期,蒙古人也不敢这么嚣张。大明还是那个大明,蒙古还是那个蒙古,怎么到了你朱棣的时候就败了呢?

这只能说一个问题你朱棣本人的能力不行,说的更难听一点就是无能!

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被天下人质疑能力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失败。所以朱棣必须以最快的度扳回一局,有一场辉煌的军事胜利,来证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能的皇帝。

两个儿子考虑到了经济、军事等等诸多层面,却唯独没有考虑到朱棣本人的感受……

有些事情,即便是亲密如同父子,也是不方便直接说出口的,偏偏这些事情还绝对不能耽误。

没有哪怕一点点的犹豫,朱棣就做出了决定“朕意已决,百日之内再次北伐,朕要御驾亲征,不破蒙古绝不收兵。”

此话一出,不管是太子还是汉王全都傻眼了即便是身为皇帝,也不是说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朱棣这么干,必然会招致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

“父皇不可,此事应该从长计议。”

当太子再次极力阻止的时候,朱棣确实感受到了他的忠心正常情况下,若是皇帝御驾亲征的话,太子理应监国——也就是说成为事实上的“见习皇帝”。

对于太子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扩张实力培植势力的绝好机会,但太子却极力反对,足以证明他确实没有什么野心,只是单纯为了国家利益考虑。

“儿臣不赞同父皇御驾亲征……”

当汉王同样表示反对的时候,朱棣已经不想再听他说下去了,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不必多言了……”

朱棣要的就是“以天下侍一人”的局面,他觉得自己的利益和生前身后之名要比国家利益更加重要。

视天下为棋盘,在朱棣看来就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应有的格局。

就在这个时候,陈石基陈公公踩着小碎步,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陛下,这是漠北都司徐静昌的奏报,没有走部堂的流程,直接从司务司转司礼监,奴婢以为紧要,特意呈奏御前……”

朱棣拿起陈石基递上来的书文,仔仔细细的看了又看,脸上的神色变得十分复杂,震惊、愤怒、欣喜等等表情交织在一起。

太子和汉王根本就不知道徐静昌的奏报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只是看到朱棣的脸色渐渐变得柔和了许多“这个陈长生,还是有点眼光的,只可惜他位卑言轻,淇国公又刚愎自用,不肯听从他的建议,所以才会招致此败。”

“十万大军倾覆之际,竟然能带着一营人马突围出来,还能和东线的徐静昌汇合,必然是有些真本事的,朕当初没有看错人。”

“还有这份再伐蒙古的陈情疏,也是言之有物,颇有些见识,比朝廷里头那些空口大言夸夸其谈的家伙们强的不止一点半点……”

就好像是一个孤立无援的人终于找到了支持者似的,朱棣随手就把那两份奏疏分别交给了太子和汉王“你们两个也好好的看看吧,好好的体会一下来自前方将士的声音……”

直到这个时候,太子和汉王才知道了陈长生并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带着一票人马顺利突围,已经和东线的赵深、徐静昌汇合了。根据奏报上的日期推算,现在的陈长生应该正在返回京城的路途之上了……

喜欢我在明朝赚大钱请大家收藏我在明朝赚大钱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温宁宋惊澜

温宁宋惊澜

昏昏沉沉中,薛凌从朦胧迷糊中清醒过来。这是哪儿?似曾相识的土胚房,残旧破烂不堪,老式窗户上贴着一对红艳艳的大红喜字,昏黄的小吊灯出微弱的红光。她躺在崭新却简陋的木床上,盖着一张薄薄的大红色喜被,床尾坐着一个挺拔冷峻的明朗男子。薛凌愣住了!他是程天源!!是他!竟真的是他!程天源,那个小时候疼她呵护她的邻家大哥哥,那个娶了她却当了一辈子鳏夫的丈夫,那个默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温宁宋惊澜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风叱天下

风叱天下

作品简介...

抗战之重生天狼战将

抗战之重生天狼战将

在阻击日军增援的时候,脑子受伤处于迷糊状态的毛成被鬼子的炮弹炸晕。在这个时候共和国兵王毛澄的灵魂附身到了毛成的身上。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是这是对八路军来说的,对于其他人,毛成就是噩梦。主...

我可以为神奇宝贝赋予神职

我可以为神奇宝贝赋予神职

简介关于我可以为神奇宝贝赋予神职神奇宝贝中强无敌的是哪种?神兽?幻兽?从宇宙当中来的神奇宝贝?乱七八糟的什么究极异兽?亦或是准神或者是其它?都不准确。这些固然是强大的存在,但真正的独领风骚的那一类,是拥有神职的神奇宝贝。神职大于一切。而林风便是拥有神职系统,可以为神奇宝贝赋予神职!!!!喷火龙,就赋予你!甲贺忍蛙,就赋予你!水箭龟,就赋予你!嗯?我身为神职者也可以给自己封神?那就赋予我...

全能胖女神

全能胖女神

她带着自己世界的美食诗词歌赋流行歌曲席卷了这个陌生的世界穿越无敌文娱爽,都属于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